黄鹂

绝句应该怎样创作先读李商隐一首七绝,再慢

发布时间:2025/3/9 12:57:1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2/
自近体诗出现以来,人们创作律诗或律绝基本上都在有意地遵循其格律规则。对于近体诗的创作,宋代诗人杨万里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说的正是绝句只有4句,而想要以20字或28字写出佳作很难,哪怕是高手,要写出4句全部上佳的作品也很难。宋代批评家严羽在其所撰《沧浪诗话》中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无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这里所说绝句自然是指律绝。律诗比古体诗的创作要难,而律绝的创作又比律诗的创作要难。但是他说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则见仁见智,对此胡应麟说,“五言绝调易古,七言绝调易卑,五言绝即拙匠易于掩暇,七言绝虽高手难于中的”,正是说五言绝句一般人还能够做到“掩暇”,但七言绝句即便是此中高手也难做到经常写出佳作。今天就来读一首李商隐的七绝,再看看诗人创作时的路数,借此再说说对于我们喜爱读诗词,并喜欢自己创作诗词的朋友怎样进行绝句的创作。一、李商隐1首绝句的情况简析话不多说,直接先看这首诗: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一生潦倒,原因并非他的才华,而是因为身陷朝廷派系斗争的夹缝之中,算是一位极为不幸的文人,同时老天爷似乎有意跟他过不去,因此眼看到手的机遇都常常与他擦肩而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的作品除了他自己本身追求完美之外,最重要的一层原因,还在于很多诗作中隐含着他对自身境遇的抑郁和悲怆。这首七绝题为代赠,字面上看应该是李商隐代替友人创作的赠诗,但事实到底如何无人知晓,也就是说,另有一种可能是诗人只不过借《代赠》题中女子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话,我们将这首诗当作诗人诸多《无题》诗中的一首亦无不可。我们分2步来看这首诗。1、既然希望通过学习前人的作品,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律诗创作能力,那么第1步必然就要先看这首律绝的平仄等情况。当然,如果你只是想体会全诗的大意,并揣摩作者的意指,抛开格律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此为仄起首句起韵的七言绝句。首先看3个韵脚字,休、钩、愁,它们都在下平十一尤部,从这我们就能看出,虽然我们常常能够读到李商隐诗出现邻韵通押的情况,实际上对于他来说,韵脚字还是尽量选择同一韵部的。关于这一点,在创作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的,只要不用中华新韵,就要尽量避免通押。其次,再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平仄情况,其4句的平仄如下: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我曾介绍过数首李商隐律诗刻意使用拗句,并使用大量抝救的情况,甚至在同一首诗中都会出现相同类型的拗句,以此来特意营造一种抝救的现象,比如其五律作品《落花》,首联与颈联出句俱拗,而在对句则同时作了相应的抝救。但在今天的这首绝句中,诗人没有使用任何技法,完全是一首正格律绝,只是在我们常见的正格形式相应可平可仄的位置作了调整。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这样: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加粗字为可平可仄,而这首《代赠》确实就只在相应的位置作了调整。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除非诗人刻意创作,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创作律诗或绝句的时候,但凡可以找出符合对应位置的字,那么就无需再做一些无谓的,或刻意为之的拗句,这样,我们在完成了一首诗的创作之后,随后进行润色时。字词斟酌调整就可以有教充足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到时候找出更好的字词,再来炫技也完全没问题了。事实是晚唐以后,特别是入宋后,诗人在拗句拗体创作这一块上,能够真正做到挥洒自如的,恐怕也只有苏轼、陆游等有限的数位大家了,至于其他人,要么才气不够,本身创作就捉襟见肘,无暇锤炼拗句;要么就是对于抝救这件事本身力有未逮。2、现在再来看看李商隐这首诗所描述的场景和其中的意指。由于需要再短短4句中将一件事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述都简要地呈现到人们面前,因此再普通的人也必然要学会一些修辞技巧与炼字工夫。你会说,你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似乎也没有用过那些手法?不,你有。实际上我们的文明和文化传承就是这么神奇,作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你的骨髓里早就天然具有了这些能力,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只不过是将这些能力调动起来罢了。诗人开篇就是2句,“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这14个字中,已经说明了几件事情:第1是女子孤身处在画楼之上,等待恋人归来;第2是女子从黄昏等到月如钩这个时间段;第3才是重点,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字,这首诗中不该是最后一个“愁”字,而应该是第1句中的“休”字。这个“休”字,又至少有2层意思,第1层是女子明明是想一直在楼上倚着栏杆,望着门口那条路,恋人要回来一定会从这里回来,但是她知道这样的张望换来的终究是失望,因此说“休”;另1层则是进一步说女子的矛盾心里,明明知道他今天也不会回来,其实不在那里张望也没事,可好像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脚,又再次走向栏杆,这是欲走还留之意。最后2句则直接引出芭蕉和丁香结,引向人们早已吟咏了千年之久的春愁与相思中来。不同于李商隐的很多作品,频繁使用生僻的典故,或者抒发让人难以理解的情感,这首诗说得清楚明白,就连丁香结,更是几乎每一个文人都了解并且还常常用到的词,但只此2句,便使得女子的惆怅与相思了然于纸上。第二、关于绝句的创作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就李商隐此诗的情况作一个相对简单的阐述,至于其他相关的以及需要了解的部分知识,可以参看我此前分别针对某项常识所作讲解的文章。1、现在先对李商隐作品的用韵和平仄说一说。我在此前有提到,如今的朋友创作一首诗到底到了什么境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一首作品放到一堆前人的作品中,而外人分辨不出,那么这首作品就已经到了相当的境界了。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朋友创作的诗词,放在眼前过一眼,就能够知道属于现代人的作品,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虽然作者也有使用典故,也有使用古韵,也有使用修辞,但偏偏问题出在用字上,完全是使用了现代语言的交流习惯,并且将之用到了诗中。对于用韵,如果想要创作一首只是自娱自乐的作品,或者刚刚开始接触律绝的创作,我的建议仍然是使用中华新韵,待到熟悉使用之后,改为运用古韵不迟。但如果是想要创作一首能够放到前人作品中去比较的诗,必须使用古韵。关于平仄,如果你对于平仄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话,我的建议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尽可能不去使用拗字,否则在进行抝救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到首尾兼顾,倒不如像今天这首传唱千年的佳作,只在对应可平可仄的位置作调整,其他完全沿用正格律句,如此在后面的锤炼过程中就要轻松一点了。2、再说说一首律绝的内容组成情况。这一点针对我们创作古体诗同样适用,因为一首诗如果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单纯地阐述一件事情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你的平仄运用的技巧再牛,境界已经被限制在“平庸”的级别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常能够碰到,即使是大诗人在创作律绝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也正好印证前面所说,想要“四句全好”,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所谓“四句全好”,是要保证这是一首好诗,而并非仅仅只是每一句看起来都好。比如说杜甫有一首极为出名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首联与尾联都是极佳的工对,描绘的景致特别优美。但是,你若说这是一首境界极高的诗,我是完全不认同的,至于理由,很简单,正是因为:虽然诗人用了两联对仗,但只是单一地描绘了景色,却没有更多的情感或事件,就像一幅静静停驻的画。李商隐这首诗虽然局限于闺怨,但说到律绝的创作,应该已经算是炉火纯青了。首联说楼上的黄昏,以及玉梯、如钩月,这是写景;又融入女子张望,“欲望”,但又“休”,而玉梯通常只是说楼上的栏杆,但诗人接一个“横绝”,让这玉梯分明活了,似乎成了阻隔恋人归来的物件。再说到尾联2句,则是清晰地点明女子的相思惆怅,连用“芭蕉”、“丁香结”,加深了女子惆怅,特别是末句“同向春风各自愁”,似乎芭蕉和丁香结是“各自”愁的,但对于女子来说却分明是叠加的“愁”,而这所有想要说明的,都在言外,但我们都能够读懂。说这么多,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明:创作律绝,或者是古绝,除了写景,还必须要抒情。其实就跟孩子们写作文一样,光是写景,无论写得多美,也只是景;光是抒情,却没有景与物的衬托,又极为空泛,因此需要两者兼顾。第三、小结创作一首律绝最大的问题,正是需要我们在短短20字或28字里,装进平常需要一首律诗来表达完成的内容,因此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说简单点就是:如果你想要写出一首好的绝句,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除非你是李白再世。想要写出佳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就应该明白,写首绝句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想要让它变得更好,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炼字与炼句几乎是必然的。炼字是保证你在斟酌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样让人倾倒的字;炼句则是保证你的作品,不至于让人一读就知道是依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完成的。2、即便我们的知识储备足够,能够写出杜甫绝句这样有着极为明显的瑕疵,但却因为2联对仗写景而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创作绝句时除非偶然得到的佳句,否则不用刻意追求对仗等不必需的手法,以保证作品的表述完整。3、想要创作更好的绝句,在表述完整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要兼顾写景与抒情,或写物与抒情,这样的话,即便是局限于闺中情思之类的题材,也能够出绝佳之作,而只顾着写景与物,或只顾着抒情,只能算是低劣作品。最后,在注意将这些要点烂熟于胸的情况下,就是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在你的这首作品的运用,这是真正能让作品出彩的步骤,算是“深加工”,通过倒装、省略、借代、铺陈、借喻等手法,作品才算真正的丰满。至于“七步成诗”这种事情,还是让它存在于传说中吧。格律诗,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运用规则来完成精美的作品,用草地来比较,格律诗本就属于经过精心修剪的草坪,精致,让人赏心悦目;古体诗则是属于天马行空的大草原,旷达,邈远到让人心生敬意。如此而已。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0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