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是一种与世无争、宁静平和的心态,不争名利、不计恩怨,独守自己的一块天地。悠闲的人愿意舍弃、甘愿放下,细细地品味生活的情调。悠闲的人愿意安步当车,欣赏沿路的鸟语花香,思考人生的细水流长。宋代一位诗人晚年就心境淡然,筇杖挑月,萧寺寻茶,快乐潇洒。朝中措宋代:朱敦儒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朱敦儒是宋代的大学问家,世人尊称他为词俊。宋高宗得知他有大才,打算请他出山辅助,他却一口拒绝。后来在大家劝说下来到临安,被赐予进士出身。晚年的朱敦儒过着闲适生活,他的词中也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和颓废情调。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词的上片写道,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兴起憎爱之心,我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给大自然的山水云霞。“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作者用竹筇去挑月、担花,既令人想见词人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同时将倚杖而行当成一种对生活的向往,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作者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创造了“筇杖”这一意象,也凝聚了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词的下片承接“竹筇”的意象,抒发旷达情怀。作者写道,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飘然携去”,写作者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旗亭问酒”,“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处词人自比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任性飞行,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的小词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出作者一颗童真的赤子之心。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可是为了生计都在四处奔忙。有多少人可以看破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够冲出重重迷雾。曹雪芹说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