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习性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别离后,时时相思。归来途中,独倚危亭,回头一望,芳草连天,好似无边的离恨。
孔子有云:“三十而立。”而此时三十二岁的秦观,既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
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慨叹不已,写下这首词。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作。八六子,词牌名,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上片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
刬:同“铲”。久别之后倍加思念,于是倚危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回忆之后,就会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
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一个“恨”字将离愁与芳草相联系,真可称为“神来之笔”!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红袂(mèi),红袖,指女子,情人。虚景实写,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
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
无端,不知何故;娉婷,美貌,指美人。说啊:老天,你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娉婷之姿,致使“我”为之神魂颠倒!
这里借用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含蓄表达了词人对恋人的倾慕。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这是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恋人相聚,好景不常,倏又离散,这真是幽美凄清,令人叹惋。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销凝,销魂凝恨。恋人分别,往日的欢娱已成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令人几乎失魂落魄。
正在此时,恼人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怎不令人心中恼恨交加!
“多情自古伤离别”,接天的芳草是那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秦观也早已远离我们,但是,他那柔婉含蓄、情韵兼胜的词风将永远令我们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