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高考古代诗词综合题

发布时间:2023/2/8 17:20:0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此种题型考查考生鉴赏古诗的综合能力,审题有一定难度,但其核心还是考查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该题型常有创新之举。

题型1:指向明确型

题型解说:此类题虽然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因提问的指向明确,我们作答时须注意两点:①问什么答什么;②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读史

[宋]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和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不可盲从。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两个问题之间有相当紧密的逻辑联系。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前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功成名就,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解析:本题是作用类题型,且只要求从内容表达方面作答。首先,诗歌结合“山”,点出诗歌的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之情。接着对隐逸生活进行分析,内容上,明确作者写了山居生活,满眼是山,由此联想,作者亲近自然,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

题型2:开放性试题

题型解说:开放性试题,往往会以“你同意吗”或“你怎么看”来设置题目。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均要言之成理,并要扣住诗句谈自己的看法、认识。

精卫词

[唐]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走进诗中人,本诗的诗中人既有诗人自己,也有诗人着力塑造的精卫,他们有相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追求不停,奋斗不止。作答时,既可以选择以精卫的口吻表达,也可以选择以诗人王建的口吻表达。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观点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的怅惘之情。

(观点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对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对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观点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解析:开放性试题,无论读出愁,还是读出喜,又或者既读出愁也读出喜,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