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诗词意象之景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2/11/23 16:52:07   
白癜风如何诊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9997.html

“景物形象”简称“景象”

读懂诗中的景象主要是把握诗中景象的特征、以景象为主体构成的画面以及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情感。

方法是先找到诗中的景物形象,再由各种修饰语归纳出它的特征,通过想象展开画面,然后体悟出与特征和画面相关联的情感。

我们先来看一首简单的唐诗: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景象有三:花、蝶、莺。写花言其多一千朵万朵,写蝶言其动一华戏与舞,写莺传其音娇、啼。想象三幅画面,结合诗题的“寻花”,自可体悟出置身如此美好画面中的诗人的闲适与愉悦。

再来看一首难一点的:

凉州词(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

景象有六:城、雨、雁、芦笋、铃声、碛。写雨在“暮”时,雁在“低飞”,是为了突出“边”地之城的阴沉悲凉;而“碛”则直接可见大漠的荒凉,但芦笋“初生”却是在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诗人有意将边塞阴沉荒凉的景象置于风和日暖的春季,所以说“芦笋初生渐欲齐”是以乐景衬哀情。

综上,由边城萧瑟荒凉的画面,自可体悟出诗人心境之凄凉。

从上面“芦笋初生”的例子可见,诗中出现了众多的景象,我们要注意辨析把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1.景象的并列

有时候,古诗中的众多景象是并列的,如: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一句一景一画面,依次是:黄鹂在柳枝上啼鸣、白鹭飞向青天、西岭雪山千年不化、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商船泊于岸边。这四个景象四幅画面的地位是并列的,杜甫通过描写它们表现了自己暂得寓居草堂的闲适与愉悦。又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首诗歌中的景象都是并列的,这些并列的景象配合着构成宏大的画面,共同表达出同一种情感。

2.景象的主次

有时候,诗人笔下的景象是有主次的,我们必须要快速抓住主要的景象,并把握好主要景象与次要景象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比较简单的《对雪》: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花飘入庭户,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如今登上高楼一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本诗有三个画面:雪花漫天飘洒,飞进窗户;绿竹在雪花的覆盖下成为玉树仙条;大雪纷纷扬扬,盖住了一切的崎岖与丑恶。

很显然,第三幅画面是主要的,因为作者要通过此句写出心中的愤慨与不平。一、二两幅画面是次要的,是为了引出主要画面而设置的。

再来看一首难一点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衰贫。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白发老人。此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前三句是物象,第四句是人象。

前三句的景象描写中,第三句是主要的,雨中的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构成一种巧妙的比喻关系,而第一、二句的景物描写则是为第三、四句的描写作一个铺垫与陪衬。

3.景象的对比或反衬

诗人笔下的景象,有时构成一种对比或反衬的关系。先来看一首宋词:

昭君怨·梅花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描绘了两幅画面:梅花傍着竹林,在农舍外绽放;梅花开在富贵人家的亭台水榭中。这两种景象构成了一种对比关系,而画面的中心都是梅花,词人借梅花暗示了自己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更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再来看一首宋诗:

夜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qióng)行,冷磷依萤聚土塍(chéng)。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本诗一共描绘了四幅画面:归人在深夜拄杖而行;田埂上的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到了村店,月昏无灯,泥径路滑;行至家门附近,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前面的三幅画面写归家途中的艰难、凄清,最后一幅画面则显得温馨。很明显,前三幅画面反衬了最后一幅画面,突出了家的温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