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习性 >> 清华附小同上一课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
“同上一课”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胡兰
一、导入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老师,胡兰。今天啊,让我们一起进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
让我们首先翻开单元导语,一起来读一读。瞧,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为了更好的触摸这些小生灵,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面,我们还要学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带着这些学习的期待和准备,让我们进入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音。
相信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学,那么三首诗的读音,你一定能读准确吧!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读吧!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中标注了拼音的地方。
第一首《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三首《三衢道中》,除了课文中标注了拼音的地方,还有几处多音字,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一起注意。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读出节奏。
相信同学们字音一定读的非常准确吧。在我们朗读古诗的时候啊,还要有节奏感。于是在诗中要有适当的停顿。
这三首诗中的一首,每句五个字,是五言诗,朗读的时候,可以在第二个字后面停顿一下:迟日/江山丽。后两首古诗,每句七个字,可以在第二、第四个字后面停顿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同学们可以用节奏线提示自己注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声段气连,比如:梅子——黄时——日日晴。同学们,如果你也读对了,请给自己竖起赞美的大拇指吧!
3.重点词理解:
(1)借助偏旁理解意思
好,古诗的读音我们念准了,诗中出现的一些词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组:鸳鸯蒌蒿河豚黄鹂
放在一起,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跟什么有关呢?对了,它们有些是动物,有些是植物,都是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而且,你瞧他们的偏旁部首,能猜出这些事物都跟什么有关系吗?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鸳鸯”“黄鹂”都带“鸟”部,它们一定都是鸟类!这些鸟长什么样子?想看看吗?瞧瞧吧!
再看看黄鹂,它不仅羽毛颜色鲜艳,而且叫声还很好听呢!为此,它常常出现在中国古诗中,像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中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写“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这是两种鸟。
“蒌蒿”,通过看它的偏旁,你一定猜到了,它一定是一种植物。瞧,课文中的泡泡也提示了,当我们去理解词语的时候,借助偏旁部首可是一种好办法呀。
最后,看看“河豚”,知识丰富的同学们可能知道,它呀是一种鱼,可是为什么是“月字旁”呢?原来河豚的学名这样写“河鲀”,但是,因为它的身体呈圆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所以肉嘟嘟的,看起来就是这样可爱的样子,俗称就叫“河豚”。
你看,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博大精深啊!这些偏旁部首都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提示。
2.读准诗人名字
第二组,再读读:杜甫苏轼曾几
这是三位诗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来自唐代、北宋和南宋。
三、共学古诗
1.通读三首诗,发现关联。
好啊,这些背景的知识我们了解了之后,让我们一起进入共学。这三首诗歌让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三首诗歌。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三首诗歌描绘的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呢?有发现了吗?
我猜聪明的你一定感觉到了。《绝句》中“春风花草香”,《惠崇春江晚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都带春字,是写春天的诗。在这里,老师做一点友情提示,请你看课文的注释:惠崇啊,是北宋的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而在这首诗中写到了很多春天的景物。
前两首诗,同学们知道了。或许同学们会问:哎呀,这第三首,春夏秋冬四个字都没有,它写的是那个季节呢?我们再看注释:三衢在今天的浙江省,是我国的江南地区。而北方的同学可能不了解,每年春末,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会有持续的阴雨天气,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江南梅子变黄成熟的时节,所以称其为梅雨季节。原来这《三衢道中》写的,也是春天的景象呀!
2.学习《绝句》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想象画面
同学们,在你的小脑瓜里,调动调动自己对春天的回忆吧。春天,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我们一同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杜甫的《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绝句》,圈出诗中你找到的这些景物。然后,结合这些景物的特点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有发现了吗?你是不是找到了“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这些美好的事物呢?
(2)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习前两句
先看第一句,联系生活,同学们,春日里,你们到郊外去游玩过吗?曾经看到过什么样美好的景象?你是不是曾经看到远处的高山被新长出来的绿色的植被染成了浅浅的绿色,近处的河流映照着河岸边花草的样子。哎呀!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山,这水,仿佛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真是迷人哪!
不仅要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调动自己更多的感官去参与。你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去感受,脑海里又有画面了吗?是不是感受到空气中春风拂面的时候,就像母亲的手轻轻地触摸你的脸;空气中有花草的清香,新翻的泥土的清香,天地万物都在生长,好一派春天的景象。
瞧,我们的这些想象,在诗中就用这“丽”字,这“香”字表现出来。你一定能想到,这“丽”是美丽、秀丽、壮丽,这“香”也许是清香、芳香、甜香。哎呀!这些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3)想象画面,学习后两句
让我们再看后两句,燕子、鸳鸯又跟这春天有怎样的联系呢?
快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联想你看到过的春日的景象: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小燕子在树枝间飞来飞去。瞧,你再结合小燕子的外形:灵巧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它飞来飞去时的动作,以及春日里它衔泥筑巢时候的习性,快来借助句式,再展开一番想象吧!
是啊,春日里,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小燕子展开轻快有力的翅膀,一会儿飞上高高的树梢,一会儿飞落低低的屋檐,剪刀似的尾巴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春日里,阳光明媚,泥土湿软,正好为小燕子筑巢找到了工具。于是,燕子妈妈赶紧找来泥土、树枝,搭起新家。准备迎接燕子宝宝啊!
而吃饱喝足的鸳鸯一对对,一双双躺在温暖的沙滩上,晒晒自己美丽的羽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4)知诗人,晓背景,有感情地朗读
而且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被尊为“诗圣”,在唐代“安史之乱”中,杜甫辗转多地,最终在成都草堂居住。经过两年多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以后,诗人看到草堂外,焕发新一代的春光,写下了这一首诗,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学写生字
读着读着,是不是能背下来了?而诗中出现的生字,同学们是不是也能提醒自己注意的事项呢?哪个字难写?请你提起笔,也跟老师写一写。
这里,老师友情提醒几个字。
先看“融”字,“融”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虫”表示读音,左边这个字念作“li”(第四声),是古时候一种像鼎一样的容器,你看它的外形,是不是跟“鬲”“鼎”有相似之处呢?写的时候,中间的部分,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一写:点、撇、横、竖。不要有多余的笔画。
第二个:燕。也很容易写错。但是,如果你知道“燕”字从古到今的由来,你就不会弄错了。比如说最上部,很多同学写的时候望了加这个小横。你看,甲骨文中的“燕”字就是一只燕子的形象,当我们把燕子的形象跟“燕”字最上面的组成部分关联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写的时候:一笔横,二笔竖,三笔竖,四笔横。你就不会出错了。
好了,带着这样满满的收获,相信同学们不仅会背,还能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呢!第一首诗我们就学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