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一金代词人写一词别具韵味,后人遂用他的号

发布时间:2024/12/24 11:33:15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古代咏春词可谓多矣,但往往是“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杜司勋》),大多数脱离不开伤春相思的感伤情调,像“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这样欢乐明快的游春之作只是少数。但是,有一首出自金人之手的游春词,却写得清新明快,流畅自然,毫无悲凉、迟暮之感,与古代众多的游春词相比,可谓别有一番清新的韵味。这就是金国词人赵秉文写的一首《青杏儿》。风雨替花愁青杏儿赵秉文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这首词大意为:不必替花儿忧愁风雨的来临,当风停雨歇时,也是花儿应当凋落的时候。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趁着有兴致,喝它两三杯。选一处绿水青山美如画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览一番吧!只要是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也好,无花也好,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就应该痛痛快快畅游。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土”,金代著名文人,处世颇有太白遗风。明昌中,应奉翰林文字,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封天水郡侯。诗、文、书、画皆工。他久在金朝官场,倍受官事、心事之苦,晚年虽位高权重,但他已经是白发老人,年华难再,因而企望脱离樊笼,实现真正的身心无事,故自号“闲闲老人”,并写下此词以抒怀。这首词的词牌青杏儿,即“摊破南乡子”,因赵秉文这首词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本色天然,影响极大,被当世和后人高度评价,故该词牌又因此得名“闲闲令”。劝君莫惜花前醉上片首句:“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一个“替”字,写出了词人的多情,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花的关切。暴风雨袭来之时,正在绽放的花儿必定禁不住风雨的摧残。所以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担忧。“风雨罢,花也应休”,风吹雨打,满地残红,绿肥红瘦,想来风雨过后,花期也该结束了吧。但是,吟至此处,此人却笔锋一转,写道“劝君莫惜花前醉”,为什么呢?因为“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年年花开,年年花谢,年年惜花,年年伤春,看花之人就会在这无休无止的惜花伤春之中不经意白了头。所以,时光如流水,莫负好春光啊。词的上片写至此处,词人流露出几许淡淡的怅惘之感,但与冯延巳笔下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截然不同,在这里词人虽怅惘却不悲伤,反而体现出豁达的境界,及时行乐的情怀。乘兴两三瓯即使这种淡淡的怅惘之感,也是稍纵即逝的。很显然词人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于是下片笔调轻轻一转,立即将稍稍流露出的沉闷、苦恼转为明朗、欢快。“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趁着兴致正高,痛饮两三杯,选一处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尽情游赏。上片的“莫惜”化为了下片的“乘兴”,词人劝诫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人生得意须尽欢”,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词的结尾揭示出只要胸襟豁达,心境开阔,“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只要心里有春天,那么时时处处是春天,人们就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永远不负好春光。拣溪山好处追游这首词格调清新明快,语言明白如话,表达轻松自然,一路读来,不禁令人心境开阔,豪情满怀。此作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旷达的人生情怀。前人评价词人有李白之风,由此可见一斑。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5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