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三首游子诗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哪一首

发布时间:2025/6/24 12:34:16   
平平淡淡做人,淡然,是一种领悟,一种释怀;踏踏实实做事,踏实,是一种历练,一种沉淀。以小溪的姿态浅行,以高山的心怀沉静,这世上,有许多事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糟。学会瞭望,给自己一份坚定;学会回眸,拂去浮躁。风雨中,把头抬起;辉煌中,把心放低。淡泊岁月,从容人生。心静者,必登高,然后可以望远,俯瞰众生心愈清。心和者,必仁爱,然后可以济人,包容万物心愈慈。心慧者,必淡泊,然后可以平坦,笑面冷暖心愈安。心若静,得到不长奋,失去不久悲。心若和,得到不狂妄,失去不嫉恨。心慧者,得到终失去,失去亦重来。01.《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如行云流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诗人捕捉当时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来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色。但是单说秋色,还不能表达出“寒”意,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更加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为以下的思乡之情打下了基调。首联应用“起兴”的手法,自然地进入到第二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透露出诗人思乡的情怀,带有含蓄的意味。第三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写尽天下游子共有的思乡情怀。诗人在他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着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却不可及,只能任思乡之泪流下,遥看天际的孤帆。这种飘零的感觉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身在他乡,迷了路,却不知道该怎么找,眼前只能看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和无边无际的波涛。诗的末两句既实写当时的情景,又隐喻诗人自己的仕途失意的悲愤。0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恩欲沾巾。赏析:诗人以“独”和“偏”开头,直接点明宦游人客居异乡时对气候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的事实和感叹。“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是说早晨从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使海面上形成了绚烂的朝霞;春风吹来,两岸的杨柳都穿上了新装。“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是在说,春日和暖的气候来了,催着黄鹂婉转地鸣叫;晴朗的日光使蘋草的颜色转得更加嫩绿。第三、四句和第五、六这四句是承着第一、二句写“物候”之“新”的。“云霞”、“梅柳”、“黄鸟”、“绿蓣”为“物”,“淑气”、“晴光”为“候”,这两联不仅呼应了第一、二句,而且使中间两联描写的用意也显示出来了。既呼应了前面“宦游人”的“独”与“偏”,也显示了中间两联所写的大好春光正是“宦游人”不幸遭遇中的反衬。春光是美好的,但对处于宦游人却没有那么美好。03.《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赏析:“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诗人辞别了亲友,告别了久居的长安,来到了大庾岭。想到翻山过去,就彻底地告别了中原地区,进入蛮荒之地,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再往南飞,不禁写下了这两句诗。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但作者却被流放到大雁都不飞去的地方;大雁的南飞有时间地域的限制,而作者被放逐了,还要继续南行,连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开头四句写出了自己抛家别亲、远赴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五、六句是写景。江水落潮,林雾弥漫,夜色渐浓,周围的一切越发显得荒凉,显然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结尾两句是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景色,而是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谢谢阅读!看了小编的就是小编的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9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