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品读杜甫对

发布时间:2025/3/18 12:51:49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mip.39.net/pf/mipso_4892467.html
又到了学习古诗的时间了,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物,一首描写夏天的别样西湖,一首描写春天的“万”物。古诗与学生日常生活用语大有不同,因此学习时稍有困难。大家在学习古诗乃至以后要学习的古文时,都要先学会断句,理解词语的词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首先,先来认识本课的生字词。1.学习生字词湖由三部分组成,在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写得紧凑,月的第一笔撇要能够托住中间的古;莲是上下结构,部首是草字头,在书写下边的连时,记得先写车,后写走之旁;穷的部首是穴宝盖,中间的撇、点不能丢;荷也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草字头,在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要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右边是令,不要丢了一点,含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今,不要多加了一点,今的撇、捺要写得伸展一些。另外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晓和烧,竟和景,净和竟,同学们要能够区分组词。多音字行,大家也要掌握。2.学习古诗《绝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绝句是我国古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之前在语文园地一我们还学过赋得,它也是一种古诗体裁。今天,我们学习的《绝句》是一首七言绝句,对仗工整。首先,理解诗意。(1)理解古诗大意鸣:鸣叫上:飞上千秋:虚指,指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万里:虚指,指遥远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云霄。从窗户往外看,西岭上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东吴开来的船只。(2)分析古诗这首诗一共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窗户、雪、船只这些具体事物。第一、二句写得是动景,黄鹂鸣叫,白鹭飞天,一个“鸣”,一个“上”,这两个动词把黄鹂、白鹭的活力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三、四句写得是静景,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下来的船只与一、二句的活蹦乱跳的白鹭黄鹂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句的一个“含”字,用得特别巧妙,窗户就像是一个大嘴巴,把西岭的千秋雪含在口中。诗人没有用“包”、“画”或者其它的词语,唯独一个动词“含”,把静景写出了动景之感,美妙至极!这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先看一、二句。两个和一行都是量词,相互对应,名词黄鹂对白鹭,动词鸣对上,名词翠柳对青天;第三、四两句,同样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连词性都一样,地名对地名,量词对量词,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雪对船。可以说,这首诗是“诗圣”杜甫对仗最工整的一首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会诗中的景色之美并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留恋之情。这是一首送别诗,在语文园地一我们还学过的唐代白居易的一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送别诗,但全诗没有一句明写多么留恋友人,全是写景,即借着美景间接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1)理解古诗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净慈寺:寺院的名字送:送别林子方:诗人的朋友毕竟:到底四时:通常指四季,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它时候同:相同接天:与天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指莲叶看不到边映日:映照着朝阳别样:特别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美丽的风光与其它时候截然不同。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荷花与朝阳相映,颜色特别鲜红。这首诗要相对简单,同学们只要理解并能说出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就可以了。好了,又到了做练习的时间了,同学们抓紧时间做一做吧,希望大家能做得全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下方评论,我们一起探讨!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1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