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天敌 >> 六首梨花诗词,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
梨花冰姿玉骨、清淡秀美、恬静潇洒,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女子。“寂寂梨花,淡淡其华,轻轻飘散,随风入画。”诗人们常将梨花比作“玉树”“玉雨”,甚至称赞其“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
梨花是古代诗人喜欢吟咏的题材。《云斋广录》载,汝阳侯穆清叔,寒食节和数位青年郊游,在梨花下饮酒,各赋梨花诗,穆清叔得“愁”字,遂吟曰:“共饮梨花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池泛金瓯。妆靓青娥妒,光凝粉蝶羞。年年寒食夜,吟绕不胜愁。”众客喝彩,搁笔不再吟。
梨花与古代人的生活也有密切的关系。《祥云志》载:有一个叫梁绪的人,每当梨花盛开时,总要折花簪之,多多益善,压捐帽檐,甚至连头也不能举了。《白居易诗注》:杭州人喜欢在梨花盛开季节酿酒,号为“梨花春”。《唐余录》则载洛阳人喜欢在梨花盛开时携酒其下,席地饮酒,说是为梨花洗妆。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每年寒食节的时候,正是梨花盛开的日子,春风浩荡,游人如织。雪白的花海如无纹的白锦香飘烂漫。玉树琼枝的梨花像是堆满了皑皑白雪。夜深人静的时候,月色溶溶,浮光霭霭,天上人间,都被灿烂的银霞照得透明通彻。
浑如那传说中的雪神射姑仙子,她天姿灵秀,意气舒朗高洁,不与群芳为伍;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在凡间难以分别,人世间万化参差有谁能相信,只有回归瑶台,在别有洞天之间方能窥见她的清绝仙姿。
丘处机是道教全真派中的顶尖人物,学识修高为深,胸襟广阔,他的这首词以一个得道高人的境界赞颂人间的美景,意境高妙,俨然仙品,梨花同素衣女子,身段窈窕,缥缈如仙。《词品》评论此词:“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因为词人是道士身份,是故词名不用“念奴娇”,改作“无俗念”。
词中的射姑真人,又称射姑仙子,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采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据说雪神有三:姑射真人、周琼姬、董双成。周琼姬掌芙蓉城,董双成掌贮雪琉璃净瓶,姑射真人掌黄金箸敲雪。山西临汾市有个姑射山,即庄子所云在汾水之阳。《仙海经·海内北经》云:“列姑射在海河州中。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云:“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山海经·东山经》云:“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融和天气,催人欲睡,午后醉入梦乡,直到醒来,又觉室内异常清净,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春愁随着帘卷,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没有诗朋酒侣,倍感无聊。
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蘋香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移舟来到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下,支起文案,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天上却突然下起了一阵梨花雨来。
周晋是宋末著名词人周密的父亲,其词多写清逸自然之趣。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据《吴兴掌故集》所载,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今属四川)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又据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南漪小隐是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此词上片写由于春愁难遣,无侣与语,词人移舟访友;词的下片写词人与所拜访的主人在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下题词的雅事。词中写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卷起帘子。在漫长的白昼之中,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只能与黄鹂对语。下片写出访牟氏花园,主人如何接待等情节,词中完全略去,只写树下题诗的雅事。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杜甫有《丈八沟纳凉》诗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辛弃疾有《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云:“诗未成时雨早催。”他们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其相似者,他们都写以雨催诗,其不同者,杜诗辛词均已点明此意,而周词则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水龙吟·梨花
周邦彦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梨花开在晚春时节,尚怯其时的余寒,她亭亭玉立在艳阳明媚的青草地上,独自送春去。日照樊川,树蔽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叶红,均敛迹避去。梨花开落的时节是在寒食节左右,此时的风雨是由于嫉妒梨花之美而起,梨花被深深琐闭庭院之中。风雨之后,半湿的梨花压在户帘及窗牅之上。黄昏时分,折一枝梨花在手,便勾引出无尽的伤春之泪。
想当年唐明皇选取汉武帝梨园旧址教乐工曲法,那时满园丝竹之声,更有盛开的满园梨花点缀其间,何等兴会?此时的梨花洁白纯美,就如尚未饮酒的潘妃,亦如乍起的昭君,美到让人惊艳。李花盛开洁白一片犹如雪浪翻滚,宛如穿着粉白色衣裳映照着夜空。纵然如此,李花也不能像梨花一样自成春意。古代的美女都已不在,梨花纵有如此之美,却再也无人可比!
这首词作于宣和元年()词人出知真定时,为歌咏梨花的体物之作。周邦彦咏物词以咏花为最多,大都以主体立干,通过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这首词咏梨花则纯是体物之作,以秾艳著称。他罗致许多梨花故事,来塑造花的精神风格。笔力矫健,袭古弥新,词境恢宏阔大,是美成杰作之一。
纵观全词,词人或正面渲染,或侧面烘托,多层次铺叙,极言梨花之美。全词结构缜密严谨,描辞富丽堂皇,以秾艳之笔,写尽梨花之美态。通篇几乎句句用典,或是化用前人诗句,却总能在原有的意境的基础上点化出新的意境,而又浑然天成,不露痕迹。此词虽以写景胜,然上片以情语结,下片以比兴煞拍,极沉郁顿挫。词中四字句,多作对偶,用六朝骈俪句法,近代著名词学家乔大壮评曰:“四字句法,足资师守;转接处,动荡处,尤开无数法门。”
虞美人·春愁
陈亮
东风荡扬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东风在轻轻地吹着,天上也只有几缕淡淡的云彩,这云淡风轻的天气,正是引人快意的时候,然而却时时下起了暴疾的雨。水边的台榭旁,新归的燕子口啄带香的春泥,此时落红已经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艳丽的海棠落在径路上的泥土里,缤纷斑斓,有如锦绣,散发着香气。等到百花纷谢,尽委泥土,还有什么春色可言!春消瘦了,人也随之憔悴。在黄昏的庭院里,柳荫中传来了乌鸦的叫声,那人为贪恋最后的一点春色,踏着月光来采折这风雨里残存的梨花。
词人笔下的春景是风雨、落花、衔泥的燕子、啼月的乌鸦,给人以凄凉之感,这正是他情绪的反映。花开花落,本属常事,却触动了词人的百般愁绪。陈亮本是一个磊落有大才的人物,他不满南宋政权建立以来,忘却父兄大仇,向金人屈膝称臣,因循苟安。他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都无结果。在长期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大狱,几乎被杀。但仍不屈其志,思为世用。他的抑郁不平之气,常在词中迸发出来。把这些词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看,本词所表现的幽愁的内涵就很清楚,这就是: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在艺术手法上,运用比兴,层层勾勒,构成了深曲凄凉的意境,挹之愈深,也愈有感人的力量,是词人的优秀作品之一。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窗外的小院中春色浓郁,窗内帘幕层层,光影浓重。一位少女在帘影下枯坐发呆,百无聊赖中,她又起身登上楼阁,姑且弹奏起一曲瑶琴。
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她看到薄暮中远山漂出的乌云,天空忽而转阴,细风吹来雨丝,梨花在风雨中不停地颤动、飘零。
这首词应作于李清照待嫁汴京之时,反映词人惜春、伤春的心绪,其中更蕴藉了少女对青春的留恋,对爱情的担忧。春天是爱情萌发的季节,“春女思”也。但词人却仍待字闺中,心中不能不郁勃着深深的寂寞无奈,淡淡的忧愁。正如清陈廷焯所评:“中有怨情,意味自永。”“怨”确实是这首小令的题旨。
词的上片写窗外小院“春色深”,窗内帘影沉,构成寂寞压抑的气氛。一位少女懒得卷帘,而在帘影下发呆,实在是百无聊赖。她又起身登上阁楼,姑且弹一曲瑶琴,以解愁绪。下片写她抬头展望时,看到远山的乌云,天空忽而转阴、细风吹来雨丝,更看到风雨中梨花在飘零,心情顿又沉重起来。她一定由此产生对自己青春、爱情和命运的联想,淡语中自有怨情。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的柳色深青,柳絮随风飞舞,淡白色的梨花吐蕊舒芳,争妍斗艳,好一派旖旎春光!观赏着东栏外如雪般的梨花,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这良辰美景人一生又看得几回呢?
这首《东栏梨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东坡知徐州时写的一首和友人的诗,诗中流露出一种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
首句“梨花淡白柳深青”观察细致精准,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正是暮春时节。“柳絮飞时花满城”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满城飞舞的柳絮形成一幅动态画面,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同时,诗人用“柳絮飞时花满城”来衬托梨花淡白、清明的高尚品格。“惆怅东栏一株雪”以一株雪形容梨花的洁白,但“惆怅”一词则包含着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结尾“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人生苦短、韶光易逝的哀愁,同时表达了苦中作乐、淡看人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