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拾记蒙曼专访丨在唐诗中体会四季更替

发布时间:2024/1/22 13:39:05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诗?

诗,无关今天的晚饭,无关明天的油价,所以有人会说读诗无用。可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心情、希望、季节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这些都与诗有关。

读诗词,是一种体验美的方式。或朗诵,或轻读,或默念。甚至不需要读懂,因为诗词的意境是很容易进入的。我们在诗词中感受着四季更迭。当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从古至今,我们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词语形容。

本期“拾记”,让我们跟随蒙曼老师的讲述,一同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蒙曼: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蒙曼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

索书号:I..42/

12:52

·您做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源于我的侄女小时候背诗,她除了背诗还需要背诗的解析。我想诗可能不仅只有这一种理解方式,应该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我也很喜欢去解读它,于是就开了一个节目,没想到大家很喜欢,而且真的能从中发现诗更开放的空间。后来我将节目根据类别划分结集出版,其中一本就是《四时之诗》。

·为什么以季节、节气来讲解唐诗·

我们是顺时而动的民族,所以节气是我们中国人感受自然最熟悉也最习惯的方式。在诗歌中,写春天与秋天的最多,而冬天又多于夏天。因为春天是一个发端,而夏天不过是春天的延续;秋天又是一个发端,冬天不过是秋天的延续。

再者人们多会选择春天与秋天出游,在登山临水中看见生命勃发与生命衰败,人的心情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就构成了那些最美的诗歌。

·选取唐诗的标准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全解》

〔清〕蘅塘退士编;赵昌平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I./

第一个标准是好。书中诗篇主体上取自《唐诗三百首》,唐诗总共有五万多首,但真正流行的却不多,《唐诗三百首》就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出来最好最美的,我们从中再选取经典的诗歌。

第二个标准是应节气。当我们说夏至的时候,它应该是写夏至的,至少是写夏天的;当我们说秋分的时候,它应该是写秋分的,至少是写秋天的。

·您最有感触的诗是哪一首·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现在时令变迁,到了盛夏时节,最有感触的一定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你可以想象满池的荷花,在微风拂过时带着花香与叶香吹过。夏天连下几场雨后,空气中的湿度很大,竹子中续了好多水,水滴滴下来,发出很响的一声。什么情况下竹露会发出声响?内心与环境绝对安静,才能听见水滴滴落的声音。孟浩然这样的诗,最能让人产生一种安静自然、有如清风拂过夏日的感觉。

·您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我最喜欢李白。李白自比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是一个自由、浪漫又有力量的人。我们是农耕民族的子孙,更多的是脚踏实地,但是我们真的希望有一个人能带领我们仰望星空,遨游天际。李白就是这样的人,我觉得他是中国另外一个灵魂,那是一个向上的、渴望成长的、强壮的、自由的灵魂。

·如何品鉴一首诗·

《红楼梦》中香菱喜欢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说你看那种诗就俗了,以后就写不好了。为什么?因为这首诗不能给人丰富的联想。一首真正有诗意的诗,它不仅要符合格律,还要有想象的空间,有色彩美、意象美和意境美,最后你感觉有一种整体的美充塞在你的心灵之中,能够让你找到这种感觉的诗,就是好诗。

·当下读诗的意义是什么·

读诗让我们自由,也能让我们获得审美。

夏天待在空调房里,我们不知道“荷风”与“竹露”是什么样子,我们甚至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但当我们回到诗里,一股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觉周围的格子间似乎变淡了,我们回到了那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那种自然的状态是我们古人所习惯的,是深深根植于我们民族血脉之中的,也是我们现代人非常渴望找到的一种感觉。

另外,我觉得现代人特别需要审美。我们可能不知道很多中国古代最自然的配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与绿搭配在一起才是娇艳的颜色,白与青搭配在一起才是干净的色彩。

我们渴望美的、自然的、放松的生活,我们渴望能够把传统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所以找到了一首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来安抚我们的心灵。

·您最近在读的书·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

李零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地:首图B座四层历史、地理文献

索书号:K.4/

我最近在读《万变》这本书,它从考古角度看艺术史,作者是李零先生。他在书中提到,西方的博物馆学总是与美术馆放在一起,而中国是与历史放在一起。我们每一件文物的背后就是一段历史,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是如何从古代变成现今的样子。这是我们与西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很大的不同。

《万变》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讲某一具体的器物,比如青铜器、古画。而是将任何与文化相关的都收录进来,然后阐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所有这些器物的表现形式最终反映的是整体的中国文明。

·您在创作的新书是什么·

我将曾经做过的节目《蒙曼的女性诗词课》结集成两本书,一本叫《哲妇》,一本叫《邦媛》。

《哲妇》讲政治女性,从娥皇女英一直讲到秋瑾,《邦媛》讲文化女性,两本书都是通过诗词反映她们的人生和所属的时代。这两本书共同构成了女性的历史,我希望在这之中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女性怎么样从古代走到今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