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绝句二下15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9/30 13:15:18   
古诗《绝句》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两首诗都贴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神奇的大自然。《绝句》选取了一组鲜活明丽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春景图。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景交融:一个“上”字,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窗”中之景虽小,一个“千秋”,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船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寓情于景,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课文用一幅中国画与诗歌相配,诗画呼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通过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1.通过图片观察、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2.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诗画对比,观察与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大致读懂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学生看图片,齐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古诗,欣赏了“无穷碧”的荷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欣赏另一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呈现古诗《绝句》。指名读题目,教学生字“绝”,读准字音,观察字形,并相机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3.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首绝句有四句诗,每句有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呢?其实,前面学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一首七言绝句。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用“/”给诗句标上节奏,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诗中的生字。2.指名朗读,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准“鸣”“岭”的后鼻音,以及多音字“行”。3.从诗句中抽取生字“鹂”“鸣”“行”“含”“岭”“泊”,巩固认读,随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的方法:鹂、鸣: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鸣”字可以组什么词?行: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读háng?含、岭:“含”的上半部分与“岭”的下半部分一样吗?泊:出示图片,链接生活经验,通过“泊车”“泊船”等词语理解“泊”的意思。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岭”“含”“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比例,写好后随堂反馈评价。三、图文对照,读懂诗意师:一首优美的古诗,也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如果根据这首《绝句》来画一幅画,应该画出哪些景物呢?1.学生默读古诗,圈出诗句中写到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然后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在插图中一一找到诗句中描写的这些景物。2.再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一想: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景物的呢?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窗含”一词,明白诗人看风景的地点是在屋子里面,是透过窗户往外看的。四、展开想象,体会诗情1.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指名朗读,引导想象:(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白鹭排成一行飞上碧蓝的天空。(2)这样的春色美吗?诗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美?黄、白、翠、青——色彩多么明亮、鲜艳!(3)两个黄鹂鸣翠柳,它们叽叽喳喳的,仿佛在唱什么歌?一行白鹭上青天,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想要飞到哪里去?(4)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两句诗。2.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朗读诗句,引导想象:诗人从窗户向外看,还看到了什么?(1)体会“千秋雪”:为什么叫“千秋雪”?真的就是一千年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千秋雪”是什么样的吗?诗人看到这样的雪,心情会是怎样的?(2)理解“万里船”:什么叫“万里船”呢?这些船从哪里来?或者要到哪里去?诗人看到这些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3)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觉得美吗?有感情地朗读。五、诵读古诗,积淀于心1.学生自由诵读。2.出示不同书法字体(隶书、行书、草书)的《绝句》,让学生诵读。3.创设不同场合的互动情景,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六、拓展阅读,迁移学法出示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本课设计,充分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以文字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引领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教学形式灵活,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1.以朗读为主线,体现语用教学。语言积累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使命。古诗,作为运用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独特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与独特的魅力,其节奏感、韵律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潜心体会。本教学设计,以朗读为主线,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张力与魅力,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建构。2.以想象为翅膀,重视思维培养。古诗教学应当抓住那些鲜明的、典型的意象,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真切的体会,在诗情画意中徜徉。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抓住“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意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入情入境,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较好地读懂了诗的内容,体会了诗的情意,同时更从感受、理解、欣赏、创造等多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3.以策略为支架,渗透学法指导。无论是识字写字、初读感知,还是品读体会、诵读积累,都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有关的方法和策略。比如,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识字,通过图文对照读懂诗意,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因为有了这些方法与策略作为学习的支架,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是清晰的、明确的、可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1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