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天敌 >> 春天来了,读一读唐诗吧,在唐诗中寻找春天
他是杜甫的爷爷,也是唐代著名的狂人,狂到哪种程度,他说过,屈原和宋玉如果要谈论文章,那就是他的下属,王羲之更应该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而且他写文章,唐朝著名的文人都得脸红。《唐才子传》记载,他病重时,宋之问去看望他,他竟然说他活着时让很多人出不了头,死后遗憾无人接班。真是狂了一生,拽了一世。
如此狂傲的人应该做很大的官吧,可是,非也,初唐时期,他与苏味道、崔融、李峤合称“文章四友”然而,不幸的是,四人中只有他的官做的最小,一直沉沦下僚。或许这就是他“狂傲”种下的祸根吧。叫你狂,就是不提拔你,看你怎么办。
但杜审言就是狂,虽然当年他不会知道他有个在唐诗中超越他的孙儿,尽管他肯定非常喜欢那个孙儿,但他在世时,孙儿在诗歌方面的才能还没有展露出来。
最狂的是,他自己的诗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在唐诗中被称作五绝之首。(虽然不是《唐诗三百首》之首)
唐代诗人们都喜欢你唱我和,民间唱山歌是“这边唱来那边和”,诗人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是后来文人诗人词人们最热衷的优雅的有品位的举动,有时甚至成为一场诗歌大赛。他们喝酒要作诗,登高要作诗,游春更要作诗,只是,这场诗歌大赛现场没有评委,评委是岁月。
岁月的长河大浪淘沙,带走平庸的诗作,将经典流传下来。
陆丞做了一首诗《早春游望》,而杜审言就和了一首。而杜审言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就被岁月流传下来了,成为唐诗的经典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唯独漂流在异乡做官的人,才能够被这异地他乡的物候所惊奇,早晨,霞光初生,透过云层,将光芒洒在海面,江南梅花开了,柳树发出新绿,早已春意盎然,但江北刚刚度过寒冬,进入初春时节。和暖的天气让枝头的黄鹂欢快地鸣叫,太阳光在水面的绿叶间转动,投下暗影。忽然,我听到一声古老质朴的歌曲,让我心中归乡的惆怅升起,想到故乡,我的泪水不由得沾湿了手巾。
杜审言是河南巩县人,在公元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公元年(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晋陵(今天江苏省常熟)的县长陆某是僚友。他们一同喝酒,一同踏青,然后写诗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一直在北方生活的他,突然来到江南,被江南独特的物候所惊奇了,这也是,就像我们旅游,都是因为对远方的山川风物景色充满好奇。相比北国的苍茫与辽阔,杏花春雨江南的风景更加吸引他的目光。
杜审言不是今天的旅游者,到异地寻找诗意,寻找风景,也不是一般的游子漂泊在外,他是去江南做官,然而,他所做的官跟他的期望值相比,太低了,太对不起他的狂了,好在山川风物的秀美让他欣慰。
物候,本来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在这里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而江南的物候因为异于北国让他感到惊奇喜欢。因为江南春来早,因为江南的春色更加秀丽,更能熨帖游子的心灵。
接着,作者从江南日出和江南的梅花和柳树来描写江南的春天。在黎明将要来到的时刻,一道霞光冲破云层,将光芒洒在海面上。
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而且,相对于中原,江苏肯定是东方啊。
当然,日出东方是作者观察到的,但霞光洒满海面是他想到的,(江苏常熟没有海,只是离海相对来说比较近而已,它挨着长江。并不在海边)就像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却是在北戴河边。也像有一首伟人的《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一样,都是想象的。
当然,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一个“望”字。望,极目远眺,而梅花和柳树显然也是他远望到的景色,而不是近处的景色。此时,他从江南的梅花绽放,柳树新绿联想到北方中原,他的故乡却冰雪未消,初春的萌芽还在暗自生长。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
接着,他描写近处的景色,树枝间鸣叫的黄莺,和暖的阳光中,黄莹的鸣叫欢快急促,就像被春光催促,更让春天诗意盎然。其实,北方也有黄莺,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春日迟迟,有鸣仓庚”。仓庚就是黄莺。
从小鸟,他又描写到湖水中的浮萍(水草)春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些水草,也给水草投下斑驳的影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亭子边,而且有花有树,有黄莺。还能够望到远处,古时候的常熟没有现在那么多高楼大厦挡住视线,所以,可以游春,可以望春。
到这里,作者已经从自己的感受“物候新”到远观(云霞、海、曙光)到近看(梅花、柳树)到细节描摹(浮萍、光影)从感觉到视觉到听觉(鸟叫声)绘声(鸟叫)绘色(云霞、梅花红,柳树绿)为我们描绘出江南的美景。
到最后,他却用思乡结束整首诗。或者,他正沉浸在江南美景中,突然听到一声声古老质朴的歌,这歌声也许来自北方,也许就是江南的歌谣,但歌声中的情愫打动了他,让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他想起遥远的故乡,心里涌起一阵惆怅,泪水止不住落下,打湿他的衣襟。
在杜审言的那个时代,漂泊在外的游子很难回到故乡,因为路途太遥远,不像现在飞机两个小时,火车两天或者三天,那时车马劳顿往往数十天。而且各种战乱与灾荒让人们回乡之路更加艰难。
一生狂妄自大的杜审言临死时不改旧习。他病危时,宋之问等人去看望他,他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只是,我在的时候,名声和才气压过你们,你们不得出头之日,现在我死了,没有可以来替代我的人了,所以你们就可以放心了。
他没有想到,他的孙儿成为诗圣,名气比他大不说,而且还在成都有不动产——草堂。而且,他孙儿没有他那么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