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绝句之问杜甫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何

发布时间:2025/4/10 13:21:48   

《绝句之问》:杜甫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何解?

我国的古代诗文以用词精炼、对仗工整而著称,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阅读时平仄有致,令人回味无穷。

这样精致的诗文必然是诗人反复雕琢而成的。前两年,有一名小学生对老师提出疑问,询问为什么杜甫的某句诗词看起来好像使用了错误的字。

老师一时为这个学生的问题所困扰。

一字之差,截然不同。

两年前的一个晴朗正午,阳光明媚。某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们正坐在课桌前认真聆听老师的知识讲解。

这是一堂语文课,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

这堂课上,老师详细讲解了杜甫的《绝句》,她深入浅出,先为学生们译解了整首诗的意境,然后带领他们反复朗读。

随后,她询问学生们对这首诗的感想。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新翠的柳条上,黄鹂的歌声悦耳动听。白鹭飞向苍穹,远处是千年不化的岷山积雪。海岸线上停泊着从万里之外涉水而来的船只。

这首诗宛如一副绝美的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诗中描绘的美景中,语文教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个孩子举起手,他问了一个就连这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他说:“老师,数学老师在课上教我们,鸟类的计量单位是只,黄鹂鸟既然是鸟类,就应该是两‘只’黄鹂鸣翠柳啊,为什么杜甫说的却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呢?”

“这......”听了孩子的提问,语文老师感到有些为难。

如果学生问这首诗的背景、意境,每句话应该如何解读,语文老师可以笃定地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但这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她从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3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