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对偶小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3/7/23 22:47:57   

今天给大家分享修辞方法中的——对偶。

什么叫做对偶?对偶又叫做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言单位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常说的对偶可以分为三类:正对、串对和反对。

正对:正对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偶。

看第一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诗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来感受诗句的魅力。首先说的是两个黄鹂,下句用了一行白鹭。这里就有了对偶的情况,两个对一行,都是用一个数词一个量词构成。黄鹂跟白鹭相对,鸣是一个动词,所以很显然是和上相对,黄鹂是鸣于翠柳,白鹭是上到青天,所以两个动词相对应。翠柳是名词,青天也是名词,所以它们两个也是相对应的。

所以所谓的对偶就是上下两句话中字、词相对,词意相近、相关。

第二个例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同样的这句诗词中也包含了对偶,窗和门相对。再看动词含(包含、容纳),和动词泊(停泊)相对,西岭和东吴相对,西岭和东吴都是地名,但是这两个地名都有方位名词,就是西和东,多奇妙啊!千秋对万里,更确切的是千对万;雪和船这两个名词也是相对的。

这些词语相近、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因而使对仗显得十分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指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

例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很明显春和秋相对,都是表示季节的时间词;种和收两个动词相对;一粒粟和万颗子相对,构成了对偶。

但是为什么它不是正对或者是反对,而是串对呢?因为有了春的种才有秋的收,是前后的两个动作相继的完成,所以被称为流水对。

“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情景,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可收获万担粮食,两句诗的意思前后衔接,联系紧密,所以很显然是流水对。

反对:反对的意思是相反的对偶。

相反:两种情况成一种情况的态度,都是相反的情况。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对俯首,其中横和俯都是动词,首和眉是身体部位。冷对对甘为,冷对:冰冷的面对,甘为:甘心的成为,两种不同的态度。千夫指对孺子牛,它们是两类人的代称,千夫指是说那些被人们唾弃、指责的人,孺子牛是指为了百姓而心甘情愿奉献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的《自嘲》诗中的两句。面对不同的对象,作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敌人“横眉冷对”,冷漠无情;对人民则“俯首甘为”,热情服务。这两句诗运用反对的手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

还有一种叫宽对,它不一定要求严格的对仗,也不限于句子各部分完全对应,只要某些句子成分适当对应就可以。有时在文章的布局上,也可以采用对偶的方法。

如果大家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使用对偶的方法,会使文章显得更加文采斐然。所以大家了解了对偶的含义,对偶的三种分类: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了解对偶含义的同时,不妨写几句对偶的句子,时间长了,手熟之后大家会发现这种修辞方法对提炼文章的表达能力大有助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6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