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参错之美,既是赏石的魅力更是一种无穷的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庐山,由不同角度看去,就会产生落差层次,从而形成一种参差之美。参差之美在大自然里处处可见:山峰的起伏绵延,波浪的层层翻滚,树木的高低错落,花朵的颜色浅深,星空的深邃浩渺,大地的广阔无垠,顽石的千姿百态......
参差,是活泼的,不古板;是丰富的,不唯一;是摇曳的,不僵化;是开放的,不固执;是个性的,拒绝整齐划一。生活,因参差百态而无限精彩;赏石,因参错千姿而魅力无穷。
同样的,文学艺术也因参差之美而风采无限。杜甫的一首《绝句》,我们都耳熟能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美是美的,就是感觉少了参差之感。细细读之,简直就是两副对联,过于工整平稳,而诗境如大白话一般敞开着,没有显隐伸缩的空间。另一首唐诗《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它就有一种内在的参差之韵。也曾有人提议将“数”改为“一”,参差之意就更浓了。
书法,亦具参差之美。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书家笔下,有的舒朗,有的严密,有的舒展,有的流丽,有的古朴,有的奇宕,有的峭瘦,有的丰腴。这属于风格之参差。清朝郑板桥的字,值得一说。据说,他的字融入了楷隶行书的笔法,掺进了兰与竹的画法,通篇看去,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他用画竹法将长线条斜斜插入,顿然灵气通透。时而憨态可掬,时而灵巧多姿;方才高凌虹霓,忽焉稳若金石。书法家腕底抖落的参差妙趣,令人豁然间便有一种意外之喜。
在赏石的世界里,你喜欢传统的“瘦皱漏透”,我喜欢现代的“形质色纹”;你形状规整、完美无缺,我喜欢奇形怪状、瑕不掩瑜;你喜欢具象石,我喜欢抽象石;你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我喜欢以石为伴、相对无语……各有所好,参差而不分高下。那些被人们精挑细选出的石头,哪一个不是因自身独特而造就了世间的唯一?
参差之美,还美在虽不同却和谐,犹如一支曲子,不能只是一个曲调。正是许多荡漾着的音符和律动的音波有机配合,才构成了一支跳荡回旋的乐章。
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世事纷纭,参差百态间,才会生出可喜可爱、可唏嘘可幸福的心灵之芽。反之,整齐划一,严格标配,那不是人生,更不是奇石,而是流水线上的零件。
图片:综合石友和网络,仅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