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都是在古诗词的滋养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读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虽然不一定能体会离别的哀愁,但却深深记住了诗里丰富的意蕴。谁没有跟着杜甫背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隔着千年的时空,欢快自在的心境依然是一样的。长大后参加工作了,正是施展抱负的时候,我们会想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恋爱了,我们又会想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闹市中呆久了,我们更会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熟读唐诗三白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古诗词之余,如果自己也能写出一两首诗作,岂不更美?要学会写诗,对联是基础,对联更是中华文学宝库里的一块瑰宝,短短几个字却涵盖了洋洋千言的意蕴,非常考验功力。对联在形式上起源于桃符,有诗为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就其格律而言当是源于律诗,尽管我们说联应该源于对偶,但也只是从其表现形式而言,真正的对联格律,还是承袭了律诗中额颈两联的格律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对出漂亮的联句呢?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和诗词衍变而来,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就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内容相关。一.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是多少字,下联也应当是多少字。例句:蓬门每有云来访;村酒相邀月作陪。题安宁温泉(张英)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第一副对联的上下句都是七言,第二副对联的上下句分别由四言和七言两个分句构成,每个分句的字数都是相等的。二.平仄相谐余德泉在新著《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中指出,对联平仄的运用,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而开头与末尾一般又是单平或者单仄,这就是马蹄韵。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设计了一种可以任意截取的“平仄竿”来,更加形象、易用。这种竿很简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无限延伸下去,可以截出各种律句来。只要我们记住了马蹄韵的平仄竿,就可以从平仄竿中截取任意字数的对联平仄格式。通常我们规定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即上联的联脚(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应该是仄声,反之,下联的联脚应该是平声。因此我们截取对联平仄格式的基础平仄竿就只有两种:即单仄收尾和双仄收尾。无论单句多少字数,其基本格律都是从仄声开始,从后向前截取。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平仄要合乎规律,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关于古代四声,可以百度“平水韵”了解)例句:野烟淡薄迷山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新蕊依稀隔水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里节奏点的发音烟、薄、山就是平仄平交替而成,下句蕊、稀、水则是相对而成,注意薄和隔都是入声字。再如清顾鼎臣题联: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关于多分句的对联,各个分句的句脚也同样要相谐。简单说来就是:1.句脚同样适合不论,分明的原则。2.每边(上联或下联)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即全是仄声句脚或全是平声句脚。3.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即不能三连平或三连仄。4.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这里分句脚的梭和字、景和书同样也是相对而成。三.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词性相当是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浅春桑绿压蚕箔;形名名形动名名晴日风轻曳纸鸢。这里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副对联的词性是对得非常工整的。四.结构相称词、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结构相称,指的是上下联词组的组成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逗牖鸟声喧细碎;动宾偏正动并列濯衣春色自嫣妍。我们来看一下,逗牖(动宾)对濯衣(动宾),鸟声(偏正)对春色(偏正),细碎(并列)对嫣妍(并列)。五.节奏相应节奏在对联中,表示为音义的停顿。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保持一致。竹影/横窗/筛/碎绿;晴光/漏荫/驳/新红。这副对联断句都是(式)划分的,如果上联,下联就是存在节奏不相应的问题了。还有其他句式:“”式:竹雨/侵窗/润;松风/吹面/寒。“”式: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六.内容相关对联的本质就是对而且连的。从内容上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相关有四种情况:1.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如:拂水山庄(柳如是)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上联流水,下联青山,上联听觉,下联视觉,动静相衬,共同表现出山庄的优美环境。2.内容相反,对比映衬。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个例句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让“荣与辱、忠与奸”形成强烈对比,对照来表达主题的。3.以承接流转的形式表达主题。如:缘何字里心千结;怕是花间梦不同。4.描写共同场景。如:滋砚潺溪分竹色;压尘新雨带蛙声。这个上下句就是通过描写水岸的场景进而互相关联的。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联不管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对于主题、情感、画面都是需要有关联的。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也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更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了。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的“无情对”,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私下查阅资料。看到网络上有很多朋友喜欢诗词,喜欢出对句,掌握了对联的六要素,期待大家都能对出漂亮的联句来,诗词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前行!(注:文中所有例句来自古句和作者本人平时习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