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pfzhiliao.com/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在之后的岁月里,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尽心尽责,无论是在历史演义还是在真实历史的记载中,诸葛亮都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后世无数人,无数的文人墨客,发自真心地写下了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文章。在所有的诗人中,诗圣杜甫绝对是最推崇诸葛亮的人物之一。杜甫一生,写下了十几首关于诸葛亮的诗篇,比如《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都表现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而在这些诗作中,最为经典和著名的,便是下面这首《蜀相》,甚至在所有吟咏诸葛亮的诗歌中,也称得上是绝唱,《历代诗评注读本》中评价这首诗为:“悲壮雄劲,此为七律正宗”。《蜀相》这首诗,根据仇兆鳌的注,写于公元年的春天,当时的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的寓居生活,初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了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的都城,城西北有诸葛亮的神庙,世称武侯祠,作为诸葛亮的大粉丝,杜甫自然不会放弃前往拜访的机会。所以我想,他定居之后的第一件事,或许便是去瞻仰武侯祠。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一直都有着“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是却一生坎坷,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写下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彻底平息。而在他之前几年的颠沛流离中,目睹了国势的衰落和人民的疾苦,生灵涂炭的景象对杜甫影响很深,在这种报国无门的心情之下,更增加了对诸葛亮的仰慕敬重之情。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诗,以“蜀相”为题,而不是“武侯祠”,由此可见,其写作真意,在人而不在祠。但诸葛亮早已作古,杜甫瞻仰诸葛亮的祠堂,又必然要以祠堂引入。(1)首联-起“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也就是今天的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蜀汉建国后,诸葛亮在成都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无数功勋,诸葛亮死后若干年,晋代的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这所丞相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很多地方都被破坏的严重,唯独武侯祠完整无损,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敬重。“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称呼,成都因为盛产蜀锦,且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因此而得名,成都地近锦江,风景如画,或许也是得名锦官城的原因之一。杜甫以问句开篇,足见他是专程来访的,杜甫初到成都,环境不熟,所以才会用一个“寻”字。那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杜甫在首联中,开门见山,一问一答,为我们渲染了寻找武侯祠的过程。(2)颔联-承接着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写到映阶草碧、隔叶黄鹂,这是承接首联而来,色彩鲜亮、音韵嘹亮,无限盎然之意尽皆表现了出来。不过,有人曾说,杜甫这首诗是写诸葛亮的,此二句却主写祠堂景象,既无必要,也不精彩,是杜甫的一处败笔。我说,非也非也,这绝非败笔。要知道,以杜甫的大才,想把整首诗写成诸葛亮的“传记”,一点也不难,君不见《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乎?岂非概括力极强的诸葛孔明肖像?但是杜甫初来成都安定后,怀着一腔倾慕,曲曲折折寻到武侯祠,他第一眼所见,一定和其他人一样,是武侯祠巍峨的殿宇、凛然的遗像,但是杜甫没有写这些,而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