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很多人都对他的词作赞叹不已。与其他苏门学士学苏轼词风不同,秦观的词作风格自成一家,并且有很多作品让苏轼都极为赞赏,甚至将其词句题在自己的折扇之上。秦观突然离世让苏轼悲痛难抑,说出“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这样的凄凉话语,可见其在苏轼心中的地位。“山抹微云秦学士”之名传遍天下,连秦观自己都颇为自得。哲宗绍圣元年,多名“旧党”人士遭罢黜,秦观亦未能幸免,在被贬往杭州通判任上时,途径泗州,在给泗州太守的一首诗中说,“而今虽是江湖吏,犹有当时七字尊”,意思是说虽然我现在混得比较惨,被贬到杭州2把手的位置了,不过我这“山抹微云秦学士”的名头可还在呢。正是因为秦观词作名头太响,让很多人忽略了他的诗文方面的功力。秦观的诗作同样自成一家,而他在为文方面的功底就完全传承自苏轼,就连秦观都认为自己以诗文见长。秦观的策论颇有苏轼的气势,文笔极为犀利,常常一针见血,“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而他的诗作存世有多首,远超词作数量,可见秦观对于诗的创作也是极为在意的。今天就来介绍一首秦观描绘春天的诗,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秦观词中的温婉,还能从中读到与词的表现手法不一样的地方。有些景与物词可以表现,但在有些情况下,以诗来表现可能更具张力。宋·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一首首句起韵的律绝,首句仄起平收,算是中规中矩依正格律句完成的作品,只在相应可平可仄的位置作了简单变动。韵脚字“丝”、“差”、“枝”都在上平四支部,同时本诗的后一联还使用了对仗,这一点我们随后再提。“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雷来袭,下了一夜的春雨,诗人在早晨看到了一个仿佛被涤荡的新生世界,阳光将那琉璃瓦映照得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碧绿色。这种景象让人心情愉悦而又轻松,莫非诗人正是想要用诗来表现这欢欣?诗的表现力在于张力十足,而且即便是词中的小令,字数同样不多,想要呈现一种明快的节奏与欢欣的氛围,除了苏轼之外,很难见到有一位作家达到那种境界。此前曾经介绍过秦观的《词笑令》,前有诗后有词,词就明显要更为“缠绵”一些了。“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雨后的花园中,芍药上有着昨夜雨水,就像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女子,眼中有着时时想要滴落的泪水;蔷薇却像一位闺房之中娇慵无力的女子,懒懒地侧卧在那枝头。只这2句,就让人们仿佛跟随诗人的实现,映入眼帘的是活脱脱的春色满园图,真真让人怦然心动。宋诗向来为人所诟病,正是因为少了唐诗的“气质”,又如同宋词般纤巧,若是回到眼前这一首秦观作品,无法否认同样是诗人在追求纤巧,包括尾联本身可有可无的对仗,同时对仗中还用了“芍药”对“蔷薇”,这在很多人眼里就更是过于纤巧的证据了。一般来说,对仗这种事,对于用正对是比较避讳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所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里用了两种花相对明显有正对的嫌疑,但我想,秦观写下这首诗,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觅得了这一联,此后才有的这整首诗。他用这一联对仗,至少解决了绝句常常出现的2个需要避讳的问题。1是本身花园中就只有花与树,而且除了“芍药”和“蔷薇”,另外分别对应的词是“有情”与“无力”,“含”与“卧”,“春泪”对“晓枝”,纤巧确实是纤巧,但却不再会有同义相对的问题,这个情形很明显与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是秦观这首诗题为《春日》,前2句写景,后2句又融情于景,他将花园中的花比作女子,更是将花儿经雨之后的模样,用女子的情态极为灵动地描绘了出来,这种尾联对仗常常让人感觉意犹未尽的弊端被完美地处理了,反而是运用对仗的技巧让这首诗成为一首令人称道的作品。我们同样拿上面所说杜甫《绝句》来说,诗人不光上2句用对仗,尾联也使用了对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用2联对仗让人叹为观止,但却似乎意犹未尽,并未有融情于景的处理。读诗品词有时候是件极为有趣的事,我们能够从文人的作品中回溯他创作时的情形,至少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同时还可以管中窥豹,了解一丝文人创作时的心境与动机。对于秦观这首《春日》诗,用词作就很难有这么独具张力的句子;而读这4句的时候,又很明显发现首联2句不够顺畅,简直有点“配不上”尾联这么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可以猜想一定是秦观先是偶得这令人惊艳的佳句,随后才有了这首诗。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