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文中的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认为是《诗经》中最美的诗句,继《小雅·采薇》之后,柳作为一种经典的诗词意象开始频繁见于文人墨客的笔下,旱柳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在我国古代又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说法,古人也多植柳以求其寓意,而恰巧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中已出现“柳”字。中国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以好看且独具风格的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
一、借柳来赞颂春天
无论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首名篇其实都借柳这一早春意象来表示春天,继而赞美春天。
想必这两首诗一定是家喻户晓,因其词句简单、音韵优美,许多刚刚接触诗词的稚童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贺知章的《咏柳》将树拟人化,把树比作妆成的美人,穿着饰有碧绿丝带的美丽衣裙。而杜甫的《绝句》则是用了多种春日意象表现早春风光。
二、表现游子伤怀
因为“柳”与“留”同音于是在古代有着折柳送别的习俗,比如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故每当远游在外的游子见到与柳相关景物时,就难免会想起家乡景物、故园亲友等。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代·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此中上阙“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便正事此种用法。
三、代指女子
柳条婀娜多姿、形态柔弱,常与美丽柔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上文贺知章的《咏柳》便是如此,再如下面这篇:
唐代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此处樱桃和杨柳皆被用来描绘樊素、小蛮二位佳人风姿,樱桃小口、杨柳腰、小蛮腰等描述皆出于此。
(图片、资料均来自网络,侵删)